落气、停丧
重庆老人去世后怎么办后事
落气、停丧
重庆人天性洒脱,对生命也取一种旷达的态度: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完蛋就完蛋,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或者一名靓女),有什么可悲悲戚戚的?
家人死了,就近在路边寻一块宽敞坝儿,临时搭一个风雨棚儿,摆几张方桌,搁几个花圈,就成了正式的守灵之处。拦道占地,天经地义,人们绕道而行,都能够理解。(当然,有关部门近年规定,不准在路边设灵棚,办丧事全部进安乐堂,但安心搭棚儿的丧家并不理睬。)
祭幛挂满四壁,料子布、踏花被、纯毛毯,花花绿绿,自成一景。逝者安祥地躺在纸糊的罩子里,检阅自己的人缘。一台收录机不知疲倦地播放着哀乐,是在广而告之。开宴时觥筹交错,酒肉飘香,让过路的人也淌清口水。
高潮往往在晚上。麻将桌前座无虚席,人气压倒鬼气。外人尽管入局,不问姓名不分亲疏,皆迎为吊唁者。竞搓盛况可持续通宵,俗称“打死人子麻将”。一夜喧哗,黎明前灯光雪亮,人脸卡白。手气好的,哀中得大乐;手气悖的,苦瓜表情更符合规定场景。
几天丧事中少不了娱乐遣兴以打发漫漫长夜。内容大体有:打玩艺儿,一群川剧票友咿咿呀呀自得其乐;唱卡拉OK,组合音响搬到现场,大小“黄喉”轮番献歌;请来小型乐队专业歌手,类似过去堂会,男女主持人声情并茂如丧自家考妣,被反复点唱的一支歌是《让我再看你一眼》;开露天舞会,男搂女抱裙裾生风皮鞋倍儿亮,一个个神采奕奕目光炯炯面若桃花风情万种忘了旁边有人躺着。总之,重庆人守灵不大看得出“凄凉”二字,他们巴不得把亡者唤起来与活人共享生之乐趣。
如果天气不大,停柩两三天后就该送殡。有头有脸的人家讲排场,摩托开路,大小汽车一长串,铜管乐队沿途吹奏。乐手的白色制服早已穿得脏兮兮皱巴巴如同草台班子的旧戏袍,乐手们也由中气十足的小伙子吹成了一群半蔫老头,让人感叹奈何桥上送行的频繁与劳累。一般平头百姓,至少也要放上几挂鞭炮,弄出些热烈的声响来为上路人壮壮行色。
在重庆人的语言中,“进石桥铺”已成了“归天”的同义语。在那高耸入云的烟囱里,许多血肉之躯化为灰烬,青烟袅袅散入宇宙。与此同时,又有许多新人结婚、婴儿出生,城市人口依然兴旺,有增无减。
人们有理由庆幸,逝者腾出生存空间,是一桩好事、一种义举。不然,那么多活着的人何以立足呢?
于是,婚礼与丧事都成了重庆人生命的庆典——俗称“红白喜事”。
给死人上香的正确方法
(1) 选三支香,不要断香。
(2) 点燃香(点燃后若起明火,可左右摆灭,不能用口气吹灭)。
(3) 面对神像,双手举香(与额相齐),躬身敬礼。
(4) 用左手上香,三炷香要插直、插平,间隔不过一寸宽,以表示“寸”(诚)心。
(5) 上香毕,即行叩拜礼。
与拜佛不同 拜佛是先插上香 再三拜 对过世的人 则是 手拿香三拜 再插上 这一点要注意 一根 三根 都是可以的 不能用檀香 最好用藏香
在道家里面说,神三鬼四。意思是给神烧香是三支香,给鬼上香是四支。
佛教里面不分这个。只要是用真诚心去烧就可以。
石桥铺殡仪馆轻轨出口
乘坐轨道交通1号线,经过6站, 到达高庙村站、步行约770米,到达石桥铺殡仪馆
石桥铺殡仪馆,重庆市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综合性殡葬服务机构。是我市唯一的市级殡仪馆、国际运尸网络成员单位,国家一级馆,市园林式单位。
该馆位于沙坪坝区联芳经济园区,环境幽雅,交通便利。于1958年由毛泽东的恩师徐特立亲自选址,在董必武、吴玉章、谢觉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自关怀下兴建的。
历经五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遗体运输、守灵祭奠、殡仪殡殓、火化、骨灰存放、公墓安葬、丧葬用品销售等较为完善的“一条龙”服务体系,24小时全方位对外服务。承担着主城区大部分群众的丧事服务任务,年火化遗体10000具左右,是主城区最主要的治丧服务场所和治丧中心。
该馆一贯坚持“丧家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以人为本,诚信服务。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开展个性化、亲情化的服务。努力满足丧户多方位、多层次的需求。以丧家满意为标准,以办好一件丧事,感动一片群众为追求目标。
长期以来,严格的管理,卓越的追求,丰富的经验,造就了石桥铺殡仪馆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队伍。先后园满完成已故市级老干部和各界社会名流重大丧事活动数百起,办理涉外丧事数十起,获得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树立了良好的“重殡”品牌形象。“石桥铺”已成为主城区殡葬服务机构的代名词,是广大市民治丧的首选之地。
目前,我馆原地整体升级改造方案已经政府确定,按照“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要求,正在加紧实施改造步伐。届时,石桥铺殡仪馆将以更美的环境、更优的服务、更新的面貌呈现在广大市民的面前。
辞灵 即向死者灵魂告别,此仪在出殡前一天夜晚举行,一般在夜间十二点以前,旧时称几更几分。因第二天清晨出殡,死者“上路”,为最后分手,此仪十分隆童,鼓乐喧天,哭声一片,在傧相或支事的安排下,举行辞灵仪式,根据支事(也称礼赞)喊的礼仪程式,逐一进行。古代在行礼上十分讲究,什么情祝什么礼,都有严格规定,古代九拜之礼是:
一曰稽首:行礼时屈膝跪地,拱手于地,左手按在右手上,头缓缓低至于手前面的地上,并停留较长时间。这是子对父的拜礼。
二日顿首:也称叩头,行礼方法与稽首同,为平辈间拜礼。
三曰空首:又称拜,或拜手。行礼时,屈膝跪地稽手于胸前,与心相平,然后手至地,接着俯头至手。所谓“空”,即头不着地,此礼为男子常拜之礼。
四日振动:行礼时屈膝跪地,两手相击,后再叩拜。
五曰吉拜:是古代丧俗拜礼,行礼时,先行空手礼,缓行顿首礼。
六曰凶拜:也是古代丧俗拜礼,行礼时,先顿首,后空首,服五年丧服者所行之拜礼。.
另外还有奇拜、哀拜、肃拜三种,这是人际交往时的正常拜礼,不为丧俗所用。辞灵仪结束,众亲友散去,此时,死者的长女要向灵堂两旁的“站棚人”即“金童玉女”交待有关事宜,俗称“教童子”,其内容为父母的性格、癖好、食宿行等事宜。交待前,先用针在纸人的耳朵上戳一个洞,以防站棚人是聋子,到了阴间听不到使唤。因次日清晨出殡,此夜有“伴宿”之俗,伴宿亦称伴夜,伴亡,丧家多在棺旁守一夜,以表示“永别”前的奠念。亦有前来吊唁的亲友一起伴柩过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