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18年04月

重庆老人去世后怎么办后事

重庆老人去世后首先做什么
落气、停丧
  在重庆地区,人死最后一口气落下去了,叫做落气,即停止呼吸的意思。当一个人被确定落气之后,旧俗会立即烧“落气钱”(纸钱)。接着举行停尸仪式,要把老人的遗体放在一块木板上。把木板置于堂屋中央,木板下由两根高板凳支撑。在木板下放置一盆水,水盆上放一个米筛或筲箕等东西,米筛上再放置一个菜油灯。俗话说:“菜油灯烤背,活儿都做完了。”表示人的一生到此结束了。
老人脚前要放置一升米,以作插香烛之用。身侧放置一个铁盆或铁锅,以作烧纸之用。需要注意的是,客死异乡的人的遗体是不能进入屋子的,只能停放在屋檐下,还要进行喊魂、招魂仪式。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现在停尸的方式也在慢慢改变,如城里和城郊的农村,停尸常用电冰棺,避免因等候亲人吊唁活动太长而导致尸体腐坏。

重庆死人做道场是什么意思

重庆死人做道场是什么意思
原指佛成道之所。梵文Bodhimanda的意译,音译为菩提曼拏罗。如《大唐西域记》卷八称释迦牟尼成道之处为道场。后借指供佛祭祀或修行学道的处所。如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分别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的道场。也泛指佛教、道教中规模较大的诵经礼拜仪式。如水陆道场、慈悲道场、天师道场等。
佛、道二教诵经、礼拜、修道的场所。晋支遁《五月长斋诗》:“腾波济漂客,玄归会道场。”《魏书.释老志》:“[始光间]崇奉天师,显扬新法,宣布天下,道业大行……遂起天师道场于京城之东南,重坛五层,遵其新经之制。给道士百二十人衣食,齐肃祈请,六时礼拜,月设厨会数千人。”唐王昌龄《诸官游招隐寺》诗:“回指岩树花,如闻道场鼓。”《宋史.真宗纪三》:“秋七月癸巳,上清宫道场获龙于香合中。”
佛教徒诵经、礼拜、修道的行为。唐柳宗元《南岳般舟和尚第二碑》:“远大师修明要奥,得以观佛,浩入情海,洞开真源,道场专精。”
 僧尼诵经超度亡人的法会。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人间天上,看莺莺强如做道场。”《水浒传》第三回:“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红楼梦》第十五回:“只有几个近亲本族,等做过三日道场方去的。

重庆人办丧事

重庆人天性洒脱,对生命也取一种旷达的态度: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完蛋就完蛋,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或者一名靓女),有什么可悲悲戚戚的?

家人死了,就近在路边寻一块宽敞坝儿,临时搭一个风雨棚儿,摆几张方桌,搁几个花圈,就成了正式的守灵之处。拦道占地,天经地义,人们绕道而行,都能够理解。(当然,有关部门近年规定,不准在路边设灵棚,办丧事全部进安乐堂,但安心搭棚儿的丧家并不理睬。)
祭幛挂满四壁,料子布、踏花被、纯毛毯,花花绿绿,自成一景。逝者安祥地躺在纸糊的罩子里,检阅自己的人缘。一台收录机不知疲倦地播放着哀乐,是在广而告之。开宴时觥筹交错,酒肉飘香,让过路的人也淌清口水。
高潮往往在晚上。麻将桌前座无虚席,人气压倒鬼气。外人尽管入局,不问姓名不分亲疏,皆迎为吊唁者。竞搓盛况可持续通宵,俗称“打死人子麻将”。一夜喧哗,黎明前灯光雪亮,人脸卡白。手气好的,哀中得大乐;手气悖的,苦瓜表情更符合规定场景。
几天丧事中少不了娱乐遣兴以打发漫漫长夜。内容大体有:打玩艺儿,一群川剧票友咿咿呀呀自得其乐;唱卡拉OK,组合音响搬到现场,大小“黄喉”轮番献歌;请来小型乐队专业歌手,类似过去堂会,男女主持人声情并茂如丧自家考妣,被反复点唱的一支歌是《让我再看你一眼》;开露天舞会,男搂女抱裙裾生风皮鞋倍儿亮,一个个神采奕奕目光炯炯面若桃花风情万种忘了旁边有人躺着。总之,重庆人守灵不大看得出“凄凉”二字,他们巴不得把亡者唤起来与活人共享生之乐趣。

如果天气不大,停柩两三天后就该送殡。有头有脸的人家讲排场,摩托开路,大小汽车一长串,铜管乐队沿途吹奏。乐手的白色制服早已穿得脏兮兮皱巴巴如同草台班子的旧戏袍,乐手们也由中气十足的小伙子吹成了一群半蔫老头,让人感叹奈何桥上送行的频繁与劳累。一般平头百姓,至少也要放上几挂鞭炮,弄出些热烈的声响来为上路人壮壮行色。

在重庆人的语言中,“进石桥铺”已成了“归天”的同义语。在那高耸入云的烟囱里,许多血肉之躯化为灰烬,青烟袅袅散入宇宙。与此同时,又有许多新人结婚、婴儿出生,城市人口依然兴旺,有增无减。
人们有理由庆幸,逝者腾出生存空间,是一桩好事、一种义举。不然,那么多活着的人何以立足呢?
于是,婚礼与丧事都成了重庆人生命的庆典——俗称“红白喜事”。

给死人上香的正确方法

给死人上香的正确方法
(1) 选三支香,不要断香。
(2) 点燃香(点燃后若起明火,可左右摆灭,不能用口气吹灭)。
(3) 面对神像,双手举香(与额相齐),躬身敬礼。
(4) 用左手上香,三炷香要插直、插平,间隔不过一寸宽,以表示“寸”(诚)心。
(5) 上香毕,即行叩拜礼。

与拜佛不同  拜佛是先插上香 再三拜  对过世的人 则是 手拿香三拜  再插上 这一点要注意  一根  三根 都是可以的  不能用檀香  最好用藏香

在道家里面说,神三鬼四。意思是给神烧香是三支香,给鬼上香是四支。
佛教里面不分这个。只要是用真诚心去烧就可以。

石桥铺殡仪馆轻轨出口

石桥铺殡仪馆轻轨出口

乘坐轨道交通1号线,经过6站, 到达高庙村站、步行约770米,到达石桥铺殡仪馆

石桥铺殡仪馆,重庆市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综合性殡葬服务机构。是我市唯一的市级殡仪馆、国际运尸网络成员单位,国家一级馆,市园林式单位。
该馆位于沙坪坝区联芳经济园区,环境幽雅,交通便利。于1958年由毛泽东的恩师徐特立亲自选址,在董必武、吴玉章、谢觉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自关怀下兴建的。
历经五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遗体运输、守灵祭奠、殡仪殡殓、火化、骨灰存放、公墓安葬、丧葬用品销售等较为完善的“一条龙”服务体系,24小时全方位对外服务。承担着主城区大部分群众的丧事服务任务,年火化遗体10000具左右,是主城区最主要的治丧服务场所和治丧中心。

该馆一贯坚持“丧家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以人为本,诚信服务。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开展个性化、亲情化的服务。努力满足丧户多方位、多层次的需求。以丧家满意为标准,以办好一件丧事,感动一片群众为追求目标。
长期以来,严格的管理,卓越的追求,丰富的经验,造就了石桥铺殡仪馆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队伍。先后园满完成已故市级老干部和各界社会名流重大丧事活动数百起,办理涉外丧事数十起,获得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树立了良好的“重殡”品牌形象。“石桥铺”已成为主城区殡葬服务机构的代名词,是广大市民治丧的首选之地。
目前,我馆原地整体升级改造方案已经政府确定,按照“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要求,正在加紧实施改造步伐。届时,石桥铺殡仪馆将以更美的环境、更优的服务、更新的面貌呈现在广大市民的面前。

重庆墓葬风水

死者下葬后,真气会与穴气结合形成生气,通过阴阳交流成的途径,在冥冥中有影响、左右在世亲人的气运。
阴阳两气,呼出来就成为风,升上天就成为云彩,降落下来就成了雨,在地下流行的就成为生气。
生气在地下流行,生发时就能养育万物。人是父精母血的结晶体,所以人也是阴阳两气的结晶体。
每个活着的人都有阴阳两气,死后肉体消失,阴阳两气却没有消失。
活著的人,气聚凝在骨,人死骨未灭,所以人死气还活。所以下葬者,要找一个有生气的阴宅,让生气和不死的阴阳两气相结合来保护在世亲人。 
经书说:人死有气,气能感应,影响活人。这种感应是有事实根据的。
       例如西边产铜的山发生崩塌,东边用铜铸成的钟就不撞而鸣,这就是感应。再比如,春天来到,树木抽叶开花,放在家里的麦种也自动发芽。
气在地下运行,它运行时,顺随地势走,它聚集时,也随地势停止。丘陇的石骨,平地凸起的土脊,都是有气在运行的标记。
经书说:气有风吹就散失,遇上界水就止步。
古代人聚集气使它不散失,用界水限制它不再运行,所以把它叫做风水。
风水的法则,得水最好,能藏风是第二个要求。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即使是盛大的气运行还有它的余气止息,虽然零散但深气也有聚集的地方。
经书说:水流在土外,叫外气。外气横行成为界水,土内的生气自然止聚,说的正是这个意思。经书又说:浅深得乘,风水自成。士为生气之母,有土才有气。
气是水之母,有气才有水。所以藏在干涸燥热的地方的气要浅,藏在平坦地带的气要深。
        我国古代墓葬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墓址的选择要看风水。
自古以来,人们都很重视墓地的选择,古人选择墓地考虑的因素依次为:一是京城附近,其风水不消说自然是好的;二是故里、采邑或祖籍地,符合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三是死亡地,如任所、战场等,这往往是格于形势,如交通制约等;四是其他地方,如生前向往之地等。
但是一般都要选择“前有照,后有靠”的地方,即前有水流穿过,后有山峰为靠,境内层峦叠翠,就是说墓地要枕山面水。
当然还有许多其它讲究。
如:首先,应该明确穴的来水与去水的方位,根据穴的来水与去水的方位来确定土地神位的大致方位,再根据穴的座向及分金五行配合,确定土地神位的准确方位,同时参照穴的四周环境来确定土地神位的准确方向。

辞灵

辞灵 即向死者灵魂告别,此仪在出殡前一天夜晚举行,一般在夜间十二点以前,旧时称几更几分。因第二天清晨出殡,死者“上路”,为最后分手,此仪十分隆童,鼓乐喧天,哭声一片,在傧相或支事的安排下,举行辞灵仪式,根据支事(也称礼赞)喊的礼仪程式,逐一进行。古代在行礼上十分讲究,什么情祝什么礼,都有严格规定,古代九拜之礼是:

一曰稽首:行礼时屈膝跪地,拱手于地,左手按在右手上,头缓缓低至于手前面的地上,并停留较长时间。这是子对父的拜礼。
二日顿首:也称叩头,行礼方法与稽首同,为平辈间拜礼。
三曰空首:又称拜,或拜手。行礼时,屈膝跪地稽手于胸前,与心相平,然后手至地,接着俯头至手。所谓“空”,即头不着地,此礼为男子常拜之礼。
四日振动:行礼时屈膝跪地,两手相击,后再叩拜。
五曰吉拜:是古代丧俗拜礼,行礼时,先行空手礼,缓行顿首礼。
六曰凶拜:也是古代丧俗拜礼,行礼时,先顿首,后空首,服五年丧服者所行之拜礼。.

另外还有奇拜、哀拜、肃拜三种,这是人际交往时的正常拜礼,不为丧俗所用。辞灵仪结束,众亲友散去,此时,死者的长女要向灵堂两旁的“站棚人”即“金童玉女”交待有关事宜,俗称“教童子”,其内容为父母的性格、癖好、食宿行等事宜。交待前,先用针在纸人的耳朵上戳一个洞,以防站棚人是聋子,到了阴间听不到使唤。因次日清晨出殡,此夜有“伴宿”之俗,伴宿亦称伴夜,伴亡,丧家多在棺旁守一夜,以表示“永别”前的奠念。亦有前来吊唁的亲友一起伴柩过夜的。

重庆丧葬办理流程

 1.死亡证明:
  当亲人去世后,死者家属或单位必须取得死亡证明:正常死亡的,由医疗卫生机构出具医学死亡证明;非正常死亡的,由区、县以上公安、司法部门出具死亡证明。
  2.注销户口:
  死者家属持死亡证明书到驻地派出所注销户口。
  3.联系火化:
  (1)打电话或派人前往殡仪馆或殡葬服务站联系火化,登记死者姓名、住址、年龄、性别、死亡原因、死亡时间、遗体所在地、死者户口所在地;
  (2)登记家属姓名、住址、电话、与死者关系等;
  (3)预定服务项目,服务时间。
  4.接运遗体:
  按预定时间,家属持死亡证明在指定地点等候灵车接运遗体。
  5.遗体火化:
  (1)遗体运送到殡仪馆;
  (2)遗体整容;
  (3)遗体告别;
  (4)遗体火化,选购骨灰盒、领取火化证明;
  (5)领取骨灰。
  6.骨灰安放:
  按选定方式安放骨灰,并领取骨灰存放证。此后,家属持此证明来公墓祭扫。
  二、骨灰安葬方式
  1.骨灰堂:室内骨灰架寄存,是目前骨灰安放的主要方式。
  2.骨灰墙:在墙壁上砌格子,将骨灰盒放入,用石板封闭。
  3.骨灰亭:亭式建筑,亭内、外墙可以存放骨灰,类似骨灰墙寄存。
  4.骨灰廊:彩画地上长廊,墙内存放骨灰,石板封闭。
  5.骨灰深葬:将骨灰存入地下室封闭,地上为亭。
  6.骨灰林:将骨灰埋入选择好的树下,做简单标记。
  7.骨灰墓:地下修建墓穴,地上立碑。
  8.骨灰撒海:随时办理登记手续。
  三、丧葬祭扫注意事项
  1.丧葬事宜要由国家批准的殡葬单位办理:
  丧葬必须由国家批准的殡仪馆、公墓及殡葬服务站来办理。要直接与这些重庆公墓的服务人员联系,不要找非殡葬服务单位和人员来代办丧葬事宜。
  2.骨灰要安放在合法公墓:
  不要将骨灰存放在非法公墓。非法经营性公墓有两类:一类是指一些乡、村和单位,在未经市民政部门批准和未得到市规划、土地部门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兴建以盈利为目的经营性公墓,对这类公墓民政部门将逐步予以取缔。另一类是乡村办的公益性公墓,它们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只能安置本乡村死亡人员的骨灰。
  3.在异地去世人员的丧葬办理:
  根据有关规定,在异地去世人员,原则上遗体应当在当地殡仪馆火化,禁止运往外地。因特殊原因确需运回原籍的,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必须经当地民政部门批准;
  (2)必须在当地殡仪馆进行防腐、消毒等处理;
  (3)必须由当地卫检部门出据的《移运证》;
  (4)必须由当地殡仪馆承办遗体运送业务。运送到安葬地殡仪馆。
  4.祭扫活动须知:
  我国素有在祭扫中烧香、烧纸的习俗,致使每年清明节火灾事故时有发生。为保障骨灰堂公墓、林地的消防安全,维护扫墓活动的良好秩序。严禁在骨灰堂、公墓、林地烧纸和其它动用明火的行为。对违反者,依照国家和当地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移风易俗
  1.保护环境:
  丧葬应当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尽量采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殡葬方式。我国殡葬管理部门提倡火葬方式,并在各个行政区划内都设立了专门的骨灰存放地或公墓。我国除少数人口稀疏的山区仍实行土葬外,绝大多数地区都实行火葬。火葬可以减少占地和环境污染。不得在荒山野外随意设立墓地,那样一方面造成环境破坏,另一方面这种非法墓地得不到政府部门的保护,容易遭到破坏,使故去的人得不到安息。
  2.厚养薄葬:
  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当老人在世时,子女应该尽心奉养,照顾好老人的饮食起居,使老人身心健康、幸福快乐。当老人去世后,丧事要从简,不要铺张浪费,丧事的丰与俭并不代表子女的孝顺与否。
  3.破除迷信:
  在进行丧葬祭扫活动过程中,要坚决禁止任何封建迷信行为。不得借丧葬祭扫搞任何封建迷信活动。
  五、遗体接运
  各地殡仪馆有24小时值班电话,可以预定遗体接运时间、预定遗体存放方式、灵车随叫随到。
  六、遗体告别
  1、整容:各地有专业整容师,再现亲人容颜,抚慰家属心情。
  2、告别仪式:殡仪馆布置灵堂、奏哀乐、照相、摄像、代写挽联、租买花圈、鲜花及花篮等服务。
  七、遗体火化
  当日火化当日取灰、安放,多种骨灰盒可供挑选。
  八、安放方式
  有骨灰堂、骨灰墙、骨灰亭、骨灰廊、骨灰深葬、骨灰林、骨灰墓、骨灰撒海
  九、丧葬用品
  各地殡仪馆均提供骨灰盒、挽联、花圈、鲜花、鲜花篮等服务。
  十、祭扫活动

重庆丧葬费补助程序

重庆丧葬费补助程序
   为了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保障人民群众基本丧葬需求,维护社会公平和谐,促进殡葬事业健康发展,经请示市政府同意,决定免除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丧葬服务费。补助程序通知如下:

1、补助对象死亡后,经办人必须持死者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证明材料,填写《重庆市困难群众丧葬补贴申请表》(样表由市民政局制作下发)。按要求向殡仪馆提供相关证件。

2、在补贴对象户籍所在区县(自治县)合法殡葬服务场所治丧并火化的,其补助事宜由殡仪馆办理,跨区县(自治县)异地火化的,其补助事宜由承接火化的殡仪馆办理。无殡仪馆的主城区补助对象死亡后,原则上在市石桥铺殡仪馆治丧,火化,其补助事宜由市石桥铺殡仪馆办理。

3、各承接补助对象的殡仪馆于每年11月底前,将上年12月1日岛当年11月末城乡困难群众基本丧葬服务已免除费用,汇报送同级民政部门,民政部门审核后汇总转送死者户籍所在区县(自治县)财政部门,区县(自治县)财政部门审核拨付补助资金到相关殡仪馆。

丧事礼仪传说

我国丧事礼仪传说
  传说
  据说,人类的祖先还有一条尾巴的时候,老人活到五十岁,尾巴渐渐变黄,最后落掉就死了。儿孙发现老人尾巴黄了,在还没落掉之前就要把老人杀了,全家大小围着烹食,这叫尽孝。
  后来,有一个老人活到六十岁时候,尾巴已黄得就要掉了。他的儿孙纷纷议论:“阿公尾巴黄得就要掉了。我们要有肉吃了”。老人听了很生气,心想;满堂儿孙都是我养育的,我身强力壮时,你们孝敬我,如今老了,就要宰了我,吃了我,是何道理。可又一想,自己以前不也吃过祖先的肉吗。真是厄运难逃了,只好偷偷躲进深山的石洞里。再说,他的儿孙转眼不见老人,急得团团转,立即分头寻找,找了好几天总不见踪影,只好带着麻袋进山,即当席又当被,又能挡风避雨,好继续寻找老人。他们找呀找呀,找到第七天才在一个深山的石洞里找到老人,可他已经死了,尸身也开始腐烂发臭,闻不得也抬不得,只有两只眼睛还睁得大大的,死不瞑日。见到的人都吓得魂不附体,有的吓昏在地,有的忙用麻袋盖着头、捂着鼻,放声大哭。亲戚和村邻也闻讯赶来,同样用自己的头巾遮脸捂鼻,陪着大哭。最后,就作了个木盒子,由儿子将老人的尸体装人盒内,众人一人一把土,把老人埋在山上。这时,儿孙和亲戚邻居都悲痛未尽,还用麻袋和头巾遮盖着脸,痛哭着回家。他们有的哭老人死得很惨,有的哭自己没肉吃了。从此以后,人们渐渐改掉吃老人的陋习。老人死了,也效仿这种方式,用棺材收殓埋葬。儿孙披麻戴孝,亲人盖头巾为死者送葬。死后第七天要叫墓引魂回家。这种丧葬仪式成为一种风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披麻戴孝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丧服制度。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次确立了五服制度,根据血缘亲疏远近的不同规定了五种不同的丧服,服制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其服丧期限的长短、丧服质地的粗细及其制作均有不同。按规定,血缘关系越亲、服制越重;血缘关系越疏、服制越轻。在丧葬上,中国人忌穿华丽衣服,家庭成员会披麻戴孝,称为「上孝」。孝服的颜色是白、黑、蓝和绿。儿子、媳妇、女儿的关系最亲密,要穿棉制的白色衣裤。戴孝则是在衣袖上端戴上孝布,如果死者是男性,则戴在左袖,女的则在右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