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石桥铺殡仪馆

石桥铺殡仪馆开放日引导民众感恩生命

当我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时才发现,这个世界如此美好。”4月25日,在石桥铺殡仪馆开放日上,一场充满感恩与深意的“纸棺体验”令现场众多志愿者纷纷低头沉思生命的意义。

昨日,石桥铺殡仪馆举行“非常近距离”生命之旅开放日活动,力图通过参观殡仪全流程,以达到破除迷信、感恩生命的目的。

在完成默哀、献花之后,活动迎来了一个特殊的环节:邀请志愿者进入一具纸棺,以体验人生的最后时刻。

一位来自江西的女大学生王丽(化名)勇敢地走进了纸棺。当开始念自己事先拟好的“遗书”时,之前还带着笑容的她瞬间表情凝重起来。

随后,她遵循引导者的要求,缓缓躺入纸棺,并盖上“棺盖”。灯光渐次熄灭,近百人的现场鸦雀无声。随着引导者舒缓的提示,现场所有人都开始回忆自己的一生,感恩生命。

十分钟后,灯光亮起,“棺盖”被打开,王丽坐起来时,眼中带泪。

“人的一生太宝贵,只有当生命进入最后时刻,才会想起这一生还有那么多遗憾,我们的确要珍惜生命。”王丽表示,作为一名社工专业的学生,她此次是从江西专程赶往重庆参加活动,她希望身边每一个人都从当下做起,珍惜生命,感恩生活。

你敢让机器人主持葬礼吗?

智能殡葬,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
从目前来看,智能殡葬落地的应用产品依然有长足发展之处。
首先,3D打印技术修复仪容。在石桥铺殡仪馆每天接收的逝者中,有不少死交通事故、火灾、矿灾、意外坠落等事故,导致脸部严重变形,难以辨认往生者的样貌。为了使抚慰亲属创伤,目前有使用3D打印将往生者脸部塑形、进行修复动作,使得亲属能够得到一定的情感慰藉。
2017年7月,英国一家企业甚至为失去宠物的主人们提供了“再见”爱宠的机会,他们目前已根据客户提供的照片打印出了狗、猫、马等动物的雕塑。

3D打印技术修复仪容
其次,清明节“VR直播代客扫墓”形式也逐渐出现。由于空间距离过于遥远,或是出于工作、身体等原因,一些人不仅无法参与亲友的葬礼,甚至在以后历年的扫墓、祭奠活动中都难以到场。去年清明节,南京 “雨花台功德园”推出了“VR直播代客扫墓”服务。墓园的工作人员可根据客户需求代为扫墓,而因故不能前来的客户则通过VR设备实时观看这一祭奠过程,遥寄哀思。
而目前,智能殡葬又有了新的形式出现,AI也开始在殡葬业中分一杯羹,AI加持,智能殡葬业似乎有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但是,AI殡葬是否是殡葬业发展的“新蓝海”?产品落地的认可度问题如何解决?这依然是AI殡葬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AI+殡葬业,葬礼机器人了解一下
近期,Nisseieco公司提出将AI与殡葬业结合,提倡“丧礼由自己执行”的理念,在其官网提供死亡证明书的书写、棺木选择、丧礼型式等等服务,让消费者可以依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案,并且自己来执行,其宣称是“为用户着想,大幅度削减费用”。

Nisseieco葬仪公司官网,提倡“丧礼由自己执行”
基于此种理念,Nisseieco公司推出了“机器人法师”、“电子芳名录”、“网路丧礼服务”、“虚拟祭台”,4种结合机器人、网路科技等先端技术的殡葬服务。
“电子芳名录”可以让宾客自己填入香仪金额、选择回礼品项,也方便集中管理名单,免去丧家的负担。事后能自动计算收到的香仪总数,最终将美工后的芳名录印刷出来。
“网路丧礼服务”则是可以将丧礼或法会,透过网络转播方式,让无法至现场的亲友,也能透过手机等装置参与。
“虚拟祭台”便是将灵堂前的祭台利用数位模拟的方式呈现出来,兼具机能,又可以免去搭设祭台、鲜花布置等费用。
而赚足了噱头的葬礼机器人“Pepper”,则是作为佛教僧侣主持葬礼,帮助顾客减少丧葬支出。制作者将其打扮成了僧侣的模样,“机器人僧侣”为死者主持葬礼、诵佛念经仅需5000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3050元)。

葬礼机器人“胡椒”
“胡椒”高121厘米、重28公斤。 葬礼上一身白色,身材短小精悍,胸前配备了一个10.1英寸触控屏幕。穿着僧人的衣服,在触控屏幕里安装好诵经软件,便可以一边敲鼓一边诵经。
机器人“高僧”,认可度仍有很大问题
作为“高僧”, Pepper虽未完全应用于现实葬礼中,但其基本的产品形式已经让许多用户所诟病。智能相对论(aixdlun)分析师柯鸣认为,AI殡葬作为一个相对敏感的话题,以硬件产品取代真正葬礼过程中的“仪式感”和文化内涵,其终究是难以为继的。
其实,将自动化技术或任何一种机器引入到基本上需要尊重和同情的场景中,这是一个糟糕且不合时宜的想法,毕竟对于机器人来说,它无法承载起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深意。
以葬礼机器人Pepper为例,鞠躬是表达尊重的一种方式,Pepper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只是可以弯曲身体。几近30度的鞠躬也难以符合日本传统的鞠躬礼仪,无法还原人们叩拜的基本礼节。

葬礼机器人Pepper行鞠躬礼
此外,单就Pepper而言,其在应用中无法完全胜任此类工作。在经文超度过程中,Pepper只能按照基本的语音流程进行经文的朗读,而作为一个萌Q版的机器人形象,许多用户也无法适应将其应用于葬礼这类严肃的场合,因为其在国际殡葬产业展览会(ENDEX)上虽然获得超高关注度,但无一用户订购为此葬礼机器人“买单”。
诚然,机器人在开发过程中,科学家关注更多的是机器人如何与人类共存并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人类工作内容、减轻工作强度。而对于葬礼机器人,从纯技术的角度说,其无法完全满足人类对于葬礼的多样化需求;从人文角度来看,机器人没有灵魂,利用机器来完成和主持葬礼,难免缺少了一种敬畏和神圣。
“心”才是宗教与葬仪的根本所在
机器人难具人性,这依然是当前AI领域中最为热门的话题,虽然Nisseieco公司宣称Pepper可以读懂人的情绪,还能对情绪信号作出反应,比如笑或者皱眉。其在额头和嘴巴都装有RGB相机,左眼配有距离感应器,它通过相机分析人类表情,用麦克风记录人的声音,从而判断人的喜怒哀乐。
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心”才是宗教和葬仪的根本,而这一切的诚心是机器人难以承载的。如果认为生命的诞生是春天的开始的话,那么,死亡便是相当于一年中的岁末。正如岁末的节日——年节被作为四季节日中最为隆重的节日一样,关于死亡的仪礼也是人生仪式中最为隆重的仪礼,因此,可以说死亡是人生最盛大的节日,而葬礼则是这个节日的曲目。
之于中国葬礼,中国葬礼具有鲜明的延续孝道、构建社会秩序和认同世俗生活的特征。其设想着想一个美妙的灵魂世界,这种美妙的构想既可以把亡灵吸引过去,同时也给生人带来对未来彼岸世界的希望。
在中国正信的佛教,超度工作的主体不是僧尼而是亡者的家属。其更加推崇于亲属念诵《地藏菩萨本愿经》进行超度,目的是为了以诚心来实现亲属的超度。这一切似乎是葬礼机器人难以取代的,真正的人可以借由葬仪遥寄哀思,而从葬礼机器人的市场表现来看,大家对于此类形式依然难以接受。
AI殡葬还将走向何方?
其实,在AI殡葬领域,葬礼机器人只是一个尝试,许多公司已经逐渐走向研究AI安抚亲属的路径之中,这也将成为AI殡葬业的另一个发展方向。
瑞典殡葬机构Fenix最初以AI为载体设计了一个相对简单的人工智能电脑程序,用以回答人们对于葬礼的基本问题。在应用过程中,与之互动的人很少能分辨出它们是在与计算机程序交互,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有呼吸的人。
这使得Fenix开始研制一种由人工智能驱动,可以为死者的亲属提供安慰的机器人。Fenix计划在电脑数据库中上传死者的信息,并利用人工智能让机器人看起来像真人。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它将能够与死者的亲属在不同的话题上进行互动,比如天气、他们最喜欢的爱好、他们喜欢喝咖啡的方式等等。
Fenix的首席执行官Runius指出,chatbot目前只能依赖于死者家属提供的信息,暂时无法实现创造性的人机交互。它基本上只是一种新的存储信息的方式。在过去,我们只能依靠照片和视频来记住我们失去的爱人,但是其依然预示着AI殡葬的另一发展方向。
对于一些人来说,与人工智能进行互动可能会让他们更难以放手和移动,而对另一些人来说,这可能会带来必要的安慰。例如,对于一个失去妻子、感到非常孤独的老人来说,在网上聊天是值得的,即使他知道这并不是真的她,但其仍然能过在与AI交互的过程中获得心理慰藉。
诚然,葬礼机器人的出现是人工智能之于殡葬业的一种尝试,随着人机交互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安慰生者、简化葬礼流程以及与过世的亲人交流等形式,也将会逐逐渐映照进我们的生活之中。

加强法治工作全面推进法治建设

4月20日,市石桥铺殡仪馆举办了“殡葬政策法规基础知识”专题讲座,专家围绕殡葬法规基本知识、殡葬服务法律风险分析等进行了深入的解析。该馆100名余干部职工聆听了讲座。

近年来,市石桥铺殡仪馆按照市局法治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单位实际,紧紧围绕推进殡葬法治建设这个主线,坚持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全馆重点工作来谋划和推进,以制度规范清理修订为抓手,以提升干部职工法律素质为目标,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积极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把法治宣传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定期邀请专家开展法治专题讲座,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法治素养。二是根据法治工作需要,及时整合充实了法务工作力量,明确了法务工作职责和分工,进一步明确法务工作目标任务。三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开展制度规范清理修订工作,以现行殡葬法律法规为基本依据,适应殡葬改革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修订完善殡葬服务相关规范标准和内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提高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截至目前,新增制度标准10余个,修改20余个,废止10余个。

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怎么样

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国家一级殡仪馆,从属重庆市民政局,正处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重庆市市级文明单位,重庆市仅有的国有市级殡葬效劳组织,重庆市仅有的世界运尸网络成员单位,民政部“民政标准化建造演示单位”,接连多年荣获民政部“全国殡葬先进集体”称谓。

石桥铺殡仪馆

石桥铺殡仪馆

贯彻执行国家殡葬改革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各级各类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面向社会供给专业殡葬效劳,不让一位丧属因治丧犯难;活跃倡导文明治丧,致力于传承优异传统文化,引导殡葬新风尚,打造满足效劳目标需求的个性化殡葬效劳;执行殡葬惠民,承当殡葬公益业务,帮忙处理突发公共事故善后事宜;涉外遗体处置。

石桥铺殡仪馆

石桥铺殡仪馆

设有殡仪效劳中心、殡殓与火化、九龙陵寝、崇兴生命留念园、渝州丧葬用品工艺厂、弘孝堂餐饮效劳公司等组织,是集遗体接运、殡殓、殡仪、治丧守灵、火化、骨灰存放、公墓安葬、丧葬用品出售及配套餐饮住宿效劳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殡仪馆。

石桥铺殡仪馆

石桥铺殡仪馆

治丧守灵厅38间,殡葬专用车11辆,中高档火化炉12台,遗体冷藏棺(柜)近两百台,效劳项目逾百项,24小时全天候全方位供给专业效劳。

石桥铺殡仪馆

在“人生终点站”送他们最后一程

又是一年清明时。这个节日,我们缅怀逝去的亲人,也唯有这个节日,我们的目光才能关注到“殡葬人”。清明节最忙的是殡葬人,他们坚守岗位,让人们在人生终点站有尊严的和这个世界告别。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殡仪馆往往被描述为冰冷、阴森的场所。但实况新闻-重庆时报记者在石桥铺殡仪馆火化车间见到的火化工李勇脸上都写满了暖意。凌晨4点,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李勇已经在火化车间忙活着了。伴随着一阵阵礼炮声,他庄严地主持着送别仪式,细致地整理着逝者遗容,稳稳地将一具具的遗体送入火化炉中,动作娴熟规范。

石桥铺殡仪馆

石桥铺殡仪馆

刚开始工作连上厕所都怕
90年代,人们对殡葬行业的认同不高,很多人不愿意从事殡葬行业。李勇是殡葬人的子女,受父母影响进入殡葬行业。他1994年进入殡仪馆,在火化车间工作了24年。记者问他进入殡葬行业有何感想时,他笑着说:“因为社会对殡葬行业的偏见,最开始有些不愿意。我母亲是殡葬人,他说让我试下,我才来了。到殡仪馆工作后,在老一代殡葬人的影响下,开始慢慢习惯,喜欢这份工作。”
如今的李勇,已经是火化车间的班组长。回忆起当年刚刚入行的场景,他也是感慨万千。“我还记得我刚开始上班,搭那种面包车来上班,跟司机说我要去殡仪馆,人家都不载我。”
平常生活中,李勇的胆子还是比较大,但是没想到一来就分到了火化车间,最初的那一个星期,李勇还是有点怕:“第一天上班特别紧张,上厕所我都不敢自己去,前面几天都要找人陪我去。”李勇说当时条件没现在这么好,房子老旧,设施也不完善,屋子里面光线差黑黢黢的,“师傅看我害怕就鼓励我,说人都有一死,就当是睡着了,后来我慢慢就习惯了。”

小车间里感受人情冷暖
李勇非常感谢老一辈殡葬人对他的教育和指导。90年代,殡仪馆是以“师徒式”的方式带领新入。师父不仅教授徒弟工作的技能,还影响着徒弟的工作态度、生活方式和为人处事。李勇回想着:“师傅每天上班比我们还早,有什么不懂不会师傅都耐心地教我,至今感觉老一辈殡葬人对我的教诲还历历在目,他们严谨的工作,认真的生活,家人般的对待同事,对我现在的工作、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李勇一直坚持着当初师父教导的,每天下班后洗澡、换衣和勤洗工作服习惯。他说干净整洁的形象才能给丧亲家属好的印象。
师傅带李勇入门、教李勇掌握专业知识和做人道理,而这份工作,也深深影响这李勇。每天经历生死别离,李勇感触颇多,“干我们这行的,见得最多的就是别离的眼泪,虽然都是陌生人,但也常常被感动。我还碰见过火化遗体前,子女在老人遗体前为了分遗产争夺火化证,让人看了真是难过,如果老人活着看到这一幕该多心寒。”还有一次,李勇看到一位白发人送黑发人,老人哭得让他都感到心碎:“送别的是老人的儿子,正值壮年的他有一个美满的家庭,自己开的公司事业也蒸蒸日上,在一次出差中出了车祸,人没了。一家人来送别,都伤心欲绝无法接受。”
见多了人间冷暖,李勇也悟出了一种人生:“人生就是一种旅行,都会走到目的地,所以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更重要,人活着就要好好珍惜时光,珍惜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

欣慰社会对殡葬人越来越认可
工作了这么多年,李勇也经历了殡葬行业的两大变化,一是殡葬人服务意识的改变;一是社会对殡葬行业认识的改变。
以前火化车间的工作人员,较少与家属接触,丧亲家属只能在车间外等候骨灰。6年前,火化车间开始主持告别仪式,丧属可以在炉前与逝者做最后告别。李勇说到:“刚开始大家都不知道怎样主持告别仪式,但殡葬人也要学习,也要与时俱进,于是大家一点点的摸索,探讨和学习,才形成了今天的告别仪式。”
告别仪式,是丧属对逝者做最后的告别,简短的5分钟,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仪式的每一个环节都在演绎生命的珍贵,殡葬人的每一个动作都在表达对生命尊重。
同事说,李勇是车间里最热情的一位火化工,他注重服务,把丧属当亲人,对工作充满了热情。李勇说:“火化车间作为提供服务的最后一站,如果没有做好,前面所有的服务都会被否定;如果我们做好了,也许会得到丧属对殡仪馆所有服务的认可,即使有什么不足的地方,也希望在我们这里得到弥补。”虽然火化车间的服务没有微笑,但却一样让丧属感受到了殡葬人服务的热忱。
丧属的肯定也影响着社会对殡葬行业的认识。李勇高兴地说:“现在社会对殡葬行业的认同越来越高了,我们的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以前谈到殡仪馆工作,都会遭受到他人异样的眼光,现在人们更多的是好奇,觉得神秘。”